期刊导读

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不同加工技术对硬颗粒饲料

2021-11-1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影响颗粒饲料水分的因素

    1.2.2 仓储期间的水分变化

    1.2.3 粉碎阶段的水分变化

    1.2.4 混合阶段的水分变化

    1.2.5 调质阶段的水分变化

    1.2.6 制粒阶段的水分变化

    1.2.7 冷却阶段的水分变化

1.3 颗粒饲料品质的评价指标

    1.3.1 水分

    1.3.2 硬度、粉化率和PDI

    1.3.3 淀粉糊化度

    1.3.4 热敏蛋白

    1.3.5 粗蛋白消化率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试验设计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粉碎对饲料原料水分、淀粉糊化度和热敏蛋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样品与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试验设计

    2.1.5 检测指标

    2.1.6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水分的影响

    2.2.2 粉碎时间对饲料原料水分的影响

    2.2.3 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热敏蛋白的影响

    2.2.4 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粉碎粒度和粉碎时间对饲料原料水分的影响

    2.3.2 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热敏蛋白的影响

    2.3.3 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试验设计

    3.1.4 检测指标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水分的影响

    3.2.2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3.2.3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粉化率的影响

    3.2.4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热敏蛋白的影响

    3.2.5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3.2.6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水分的影响

    3.3.2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硬度和粉化率的影响

    3.3.3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3.3.4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热敏蛋白的影响

    3.3.5 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文章摘要:本论文通过研究饲料在粉碎、调质、制粒和冷却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探讨不同加工技术对硬颗粒饲料水分、硬度、粉化率、淀粉糊化度、热敏蛋白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和饲料生产企业提供参考。(1)粉碎对饲料原料水分、淀粉糊化度和热敏蛋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用4种饲料原料(玉米、豆粕、棉粕和DDGS),5种筛片孔径(0.4、0.6、0.8、1.0和1.5 mm),设定5种不同粉碎时间(60、90、120、150和180 s),对4种饲料原料进行粉碎,探讨不同饲料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增长,玉米、豆粕、棉粕的水分损失增加,在5种粉碎粒度下,粉碎时间对玉米的水分损失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粉碎粒度的增大,玉米、豆粕、棉粕以及DDGS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粉碎粒度与原料水分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粉碎粒度的减小,玉米和配合饲料的淀粉糊化度显著增加(P<0.01);玉米和配合饲料的水分与淀粉糊化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豆粕的水分与热敏蛋白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2)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设定三种不同初始水分(10%、12%和14%)、三种不同调质时间(30、45和60 s)和三种不同制粒环模(环模长径比及孔径分别为22/17,2.0 mm;35/26,3.0 mm和35/12,3.0 mm)。测定制粒完成后不同冷却时间(自然风干0、2、15、27、42和60 h)颗粒饲料水分及加工质量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调质、制粒以及冷却对饲料水分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冷却时间对饲料的硬度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调质和制粒对饲料的热敏蛋白和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调质前水分是影响制粒后饲料水分和饲料热敏蛋白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的主要因素,调质前粉料水分越高,制粒后颗粒饲料的水分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越高。制粒环模是影响颗粒饲料硬度、粉化率和淀粉糊化度的主要因素,环模长径比越大,环模孔径越小,制粒后饲料颗粒的硬度越大,粉化率越小。

上一篇: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的设

下一篇:农业经济论文_再造饲料行业牵引力